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孔子说:“三军之中,军队的首领可以改变,但一个人,如果有志气,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也就是说别人夺不了他的志。”
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难免会遭遇困难、挫折、艰辛。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只要肯立志,坚决地去做,哪怕“中道而废”,也比一开始就停步不前好。“人无志不立”,有了志这个基础,加上信心的建立,会使人产生精神的力量,有勇气排除万难,向心中的目标前进。
什么是“志”?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志,不可被夺的志。这种“志”,可以是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也可以是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一个人明确了自己的志向,意志会变得非常坚强,碰到困难时不萎靡、不退缩,甚至可以从与困难抗争中找到希望和力量。在生活和事业中,千千万万的强者正是从克服困境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
孔子一生始终坚持自己的“道”,虽然屡屡受挫,到处碰壁,但他却能泰然处之,并坚定不移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当时有隐士曾讥讽孔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宪问》)。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孔子并未动摇行道、弘道的志向,他身体力行,践行大道,广收门徒,终于他的道得天下人心,为后世统治者所用,直到当今还为世人所瞩目。
如何克服畏难心理,树立远大志向?
首先,端正态度,明确信念。许多人在困境中之所以变得沮丧,是因为他们没有与困难作战的心理准备。当进展受挫、陷入困境时或张皇失措,或怨天尤人,或到处求援,或借酒消愁。这些做法只能徒然瓦解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人生的主宰是自己,要自强不息,方可挖掘出生活的甘泉。
其次,培养强大的自信。自信是战胜畏难情绪的有力武器,当出现畏难情绪时,首先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制定适宜的目标,做事循序渐进,坚定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有自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就像有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指引着走出迷雾,战胜各种阻碍。
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志成为圣人则可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则可成为贤人。反之志向不树立,就像没有舵的船一样,随水漂流,任意奔逃,终究达不到目标。广大青年不仅要立志,还要“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