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是呀,世事往往多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跟人、跟事打交道。如何摸索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保留住真实的自我,个中的尺度是一种智慧。
真正的成熟,不是变得圆滑,不是越发的世故,更不是被生活打败后,沦为苟且,而是养成一颗柔软且宽厚的心,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往往有着一颗柔软心,如水一般,善良而不张扬,温柔、宽厚,润物又细无声。他们既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有足够的智慧,表达那份善意与同情。
最好的善良,莫过于看破不说破,在施与善意的同时,顾忌到他人自尊,不戳破他人的难堪,给人留一份体面。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内心有光芒的善良,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柔软润泽春风化雨,让人温暖妥帖。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一份有人情味、有温度的品德。
有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行者问:“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这个故事是对“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最好诠释。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深以为然,真正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经受挫折之后的苟且。而是享受人生而不沉湎、历经苍凉而不消极,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的好与坏。
一个人未经世故,容易被浮华迷惑,待浮华散去,便感到无尽的空虚,而饱经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见过人世间的最高与最低处,哪怕生活凌厉,依然内心向暖。
很多人自以为深谙世事,人情练达,周旋于推杯换盏之间,为蝇头小利察言观色,早就忘了自己最初的模样。人世繁杂,一个人最可贵的,莫过于虽然饱经世故,但又能保持单纯,从而获得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世事洞穿,天真不泯——这才是人生大境界。《菜根谭》里有句话说得好:“世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
成熟,不是一副沧桑的外表,或圆滑虚伪的做派,而是在一地鸡毛的现实世界里,仍旧能给自己的心灵腾一亩净土,保持自己的初心。洞察世间一切人情冷暖,悲欢离合,而选择最天真的方式去过一辈子,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永葆最纯粹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