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小公益基金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善小
  • 善小项目
  • 善道书院
  • 信息公开
  • 善小合作
首页 > 中华孝道 > 国际家庭日,良好家风是国运恒昌的精神根基
善道书院
南师解经
教学视频

善道书院

国际家庭日,良好家风是国运恒昌的精神根基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9-05-22 10:43:46
分享到: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每年的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它由联合国大会在1993年的决议中确立,旨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和进步,鼓励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人格操守的塑造、志向品行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家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也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

家庭的意义与影响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体单位。很早以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相关专家对家庭在社会的组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家庭是应人的需求而出现的。家庭作为对社会最有影响的单位在解决困惑人类社会的危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封家书”传承的优秀家风

“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钱氏家训》等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

01《傅雷家书》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是傅雷夫妇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02《胡适家事与情事》

“自己能供应自己服事自己,这是独立的生活。饮食要自己照管,冷暖要自己知道,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自己负责任。你功课做得好,是你自己的光荣;你做错了事,学堂记你的过,惩罚你,是你自己的羞耻。做得好,是你自己负责任。做得不好,也是你自己负责任。这是你独立做人的第一天,你要凡事小心。"

胡适作为一名教授、演说家、新文化偶像,犹如硝烟中钻出来的反封建的勇士,他的“无后主义”一旦与生育、养育子女的现实主义发生撞击,便爆出一连串父亲主义的耀眼光彩。在给妻儿的一封封家书中,这位民国暖男的字字句句事无巨细、情深意切,浓浓爱意直抵人心。 

03柳传志《写给儿子的信》

“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正直两个字,包含了忠诚坦荡、光明磊落等多种真善美的内涵,我还想加的半句话是,懂得融通,也就是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柳传志曾在《朗读者》给儿子写了封信,让家书文化这一离现代人比较遥远的传统,重新走入我们的视线。他希望儿子不仅做一个正直的人,还要做一个懂得融通的人。他把父亲当年送给自己的这句话,转送给儿子。

家风家教势如破竹,无形无相却有千钧之力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家庭中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这力量无声,却刻骨铭心。

在孩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家庭的影响。父母是斤斤计较,还是宽厚平和,在孩子与同学的相处中都能看出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也是家风的最具象表现。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氛围,通过家风可以看到一个家庭的历史文化脉络;父母口中代代相传的家庭故事,能让一个人回望过去的人生,回望家族的发展,这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从爱家而爱国,从历史渊源中感受到家国情怀,这是一种自然生发的情感脉络。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传统,良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成长的营养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 扫码关注

    善道书院

  • 扫码关注

    官方微博

  •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中医药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 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联系方式

地 址: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411-6号4楼

邮 编:200433

联系电话:021—65379779

Email:service@shanxiao.org.cn

ICP备案号:沪ICP备17011204号-2 ©善小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301001002010799号